魚的過程中難免遇到魚隻出狀況,如果問題出現在體內,例如立鱗腹水,老實說,小型魚的治癒機會很低,水族人能解決的主要在體表問題,尤其是各種體外蟲,例如白點、胡椒、魚蝨等。像我們這種一般人當然無法剪鰓、拔鱗、做抹片,肉眼是最被倚賴的工具,不過有賴科技的進步,照相常常能比肉眼更精準辨別,小店就不止一次因為拍照而發現病徵,提早治療下幾乎無損傷。但今天遇到的則是一場虛驚,也說明拍照檢視偶爾會出現誤導的狀況,想想今天若以網路圖片隔空把脈,問題可能更大。

第一張是公魚頭被母魚尾鰭遮到的圖片,主體是一隻漂亮的頂劍公魚,當我檢視這張圖時並不是因為魚頭被遮到而可惜,吸引我注意的是公魚從被鰭下方到尾柄的魚身上看起來很「阿雜」的白色細點。依照經驗,細點的大小遠小於白點,那麼是不是胡椒病呢?這幾年的卵圓蟲顏色其實都偏金,不像圖中這麼白。有沒有可能是密度很低的水黴?由於準備打烊,沒辦法多檢視,帶著各種疑慮苦惱了一晚,沒有答案。

第二天我不死心,決意把這體表阿雜的東西拍個清楚,然後......這個確認的過程也是我檢視體外蟲的過程,在此寫出供粉絲參考:

1.看胸鰭。胸鰭常常是一隻魚顏色最少的地方,大半品種甚至是透明的!所以胸鰭常是最好排除魚隻體色影響的地方,一般如果得了胡椒病,多半能在鰭條間的膜看出端倪。這隻下半截魚身十分阿雜的劍尾胸鰭反而非常乾淨。

2.看同缸其他魚隻。體外蟲幾乎是一傳十、十傳百,不同魚種可能抗性各異,但同一魚種往往是一隻中、大家都中,尤其是白點、胡椒這類。回到第一張公魚很阿雜的那張圖片,圖中母魚的下半截卻沒有阿雜的細點。

3.觀察行為。當魚隻中體外蟲,會有呼吸急促(寄生在鰓部)、磨身(在硬體上蹭一下的動作),嚴重一點會開始夾尾、拒食。但在拍照約半小時的過程中,未見上述現象,反而公魚一直很嗨的追求母魚。

4.多角度拍攝。因為1~3都沒有問題,讓我懷疑是否因為光線角度的關係,造成魚隻在某個角度時身上出現細微反光,導致圖片上出現白色細點?所以多嘗試了幾個角度,包含側身、逆光等,發現白色細點時有時無,尤其在逆光時,白色細點就消失了,左側來光時魚身前半的細點竟然變成綠色反光!於是更加肯定只是拍攝造成的虛驚。

5.放到最大。這沒什麼好解釋的,越大看得越清楚,就越能驗明正身。當放大數倍後,一如有局部放大圖那張所顯示,所謂的「白色細粒」其實不是白色,而是閃著各種虹彩。

最後證明這只是魚鱗邊緣的彩虹細胞反射出的光線,一切只是虛驚一場。如果上面流程還沒有辦法說服你的話...不要緊,就像那隻黃化的野生綠蓮燈一樣,就用時間來證明吧(那隻綠蓮燈至今還在缸內喔)。

最後來打個廣告。本次的黃色頂劍與另一隻底劍都是從「大師」那邊游過來的,底劍的尾鰭非常有趣,遠看還以為中間有撕裂傷(?),後半截彷彿要搖搖欲墜、很快就會斷掉一般,其實只是中間有一塊透明的罷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體外蟲 孔雀魚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ldfishfamily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