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接破梗講答案,魚隻背鰭、尾鰭邊緣的白色點點叫淋巴囊腫症(Lymphocystis),屬於病毒型疾病。這些疣狀物(白色點點)是受彩虹病毒Lymphocystivirus感染而異常增生肥大的魚隻自身細胞。此疾病極容易出現在Badis屬與Dario的變色龍上,尤其是Badis屬如藍帆變色龍,幾乎每次都中,但經驗中很少出現在水族常客火焰變色龍上。國外研究表示這病已出現在34科125物種,橫跨淡水、海水魚,多發生在高等演化的硬骨魚,不會感染鮭魚、鯰魚與鯉科。
- 治療
無有效治療方式,主要依靠魚隻免疫力讓自己復原,時間為數週。依店內經驗,幾乎不會致死,傳染速度也很慢,以這次藍帆變色龍為例,當身上曾出現病徵的魚隻已經康復時,還未見傳染到其他魚。除非這些疣狀物已經造成魚隻傷口二次感染,否則,不建議下藥,一來市面藥物對此病毒無效,二來大部分藥都會造成魚隻緊迫,進一步降低免疫力,偏偏這病徵主要倚賴魚隻免疫力解決,下藥是反效果。提供罹病魚隻更豐富的營養、良好的環境,從提高魚隻免疫力著手是我認為的最佳解決方案。我們也可以藉此反向思考,或許正是因為魚隻經過運輸、不斷轉手時的高密度環境,造成魚隻緊迫、免疫力下降,才給於病毒可乘之機。
- 辨別
有沒有其他類似病徵容易與淋巴囊腫症搞混?有,白點、鐘形蟲一樣會形成白色點點。不過,白點蟲分布的範圍遍布全身,跟淋巴囊腫在魚鰭邊緣不斷堆疊的樣子不同;鐘形蟲位置更像,但病徵擴散的速度遠超過淋巴囊腫。所以,若白色點點在數日內大量增生,造成魚隻快速死亡,基本上可以排除淋巴囊腫症可能性。進一步確診須具備採樣(刮除疣狀物)及鏡檢能力,如果具備這些手段與工具,那麼……應該不用看這篇
- 店家的話
最後,講一講這款疾病對水族店家造成的困擾。讓魚隻呈現健康的模樣是店家累積口碑的方式,相對地,呈現病懨懨的魚隻有損店家形象。偏偏淋巴囊腫病徵顯眼,且需要長時間才能恢復,在病癒前對店家造成的傷害可能高於販售利潤,因此若有人讓牠們「被消失」並不意外。不過本店性子很倔,因為曉得那是什麼病,知道牠們只是需要多些時間,所以本店寧願慢慢等,直到牠們重新綻放光彩的一日。見到病魚逐漸康復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有時高過別人對店裡的評價、口碑。
不過,還是希望當客人看到缸子被封起來、上面標著治療中、裡頭的魚長著噁心疣狀物時不會扣小店分數太多。
註:這批魚是以血斑變色龍名義進的,不過我怎麼看都是藍帆變色龍。該缸目前已全部復原,8月初與10月底的圖不見得是同一隻,因為康復後就分不出誰是誰。如果對此病徵好奇的粉絲朋友,店裡有另一缸阿薩姆變色龍,裡面還有一隻處於恢復後期。
●參考資料
1. 水生動物生產醫學平台,中區水產動物防疫簡訊32期-專題報導:魚類淋巴囊腫病。http://aquamed.nvri.gov.tw/Module/PageContent/600/563.aspx?pid=LoON918KUCw%3D
2.水生動物疾病診斷輔助系統 https://aqua.nvri.gov.tw/disSheet.aspx?id=%2BGd4HRUNWDw%3D
3.傑洛.巴斯利爾(2004)。觀賞魚疾病圖鑑。台北市:威智文化科技。
4.洪仲明(2015)。觀賞魚的疾病。台北市:展新文化。
5. Noga, Edward J.(2010). Fish Disease: Diagnosis and Treatment. St. Louis: Mosby Year Book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