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上一篇介紹的七彩塘鱧嗎?常見用魚隻頭部曲線是辨別成體公母,剛進魚時小編還覺得公、母的頭型差不多,哪知道養著養著,就變成鬼頭刀了 XD


不過,發色之後就算不看頭型分辨性別也非常容易,除了體色鮮豔度外,尾鰭顏色差異明顯,此外,母魚背鰭紅色塊斑形狀比公魚短,被黑線隔開的臀鰭外緣呈現透明。

 

來提一下赤目金線。市面上以此名販售的魚隻不少,但如果搜尋網路圖片,多半會看到一大堆長得好像一樣,但又有一點不同的魚隻。這並不奇怪,掛這名字的魚隨著來源不同,表現就常出現差異,有時甚至在同批裡面都混有不同個體。圖中赤目金線為同批,但有的偏黃,金線很純,有的則偏綠,甚至可稱為赤目青線。這批皆具有黑色胸斑,以往赤目金線有的沒有胸斑,有的是輪廓不清楚的紅色胸斑。推其原因,「赤目金線」一詞本來就是大雜燴,貿易商把外型差不多、沒有名字的那類燈魚通通冠上這個詞彙的緣故,比較講究的玩家會再額外冠上產地名。

另外,這幾天在燈魚社團有人在問哪些燈魚不吃蝦子。一線小丑燈要吃下蝦子難度很高,大概只能嗑掉剛被踢出的仔蝦。

最後講紅太狼。這中文名很怪,帶著東洋味,小編本以為是「紅太郎」的最後一個字寫錯,後來確認真的是「狼」字,可是這隻魚一點都不兇呀。紅太狼的體色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變化,讓人想起粉紅霓虹、魔幻紅鱗燈這類魚隻。平時魚身泛藍光,在情緒激動、放飯時體色快速轉深,變成一隻墨綠色的魚。配上鮮紅色的魚鰭,強烈的對比色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人工改出來魚種。對這隻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篇論文:http://www.scielo.br/scielo.php?pid=S1679-62252003000100003&script=sci_arttext&fbclid=IwAR1fRDwTHGOBVNZENTw8o9oT03QgnNmYu4IuW1QMXaqW7S7LHvbOMzfMh-Q

天氣開始轉熱,兩年前發佈的冷水機文章點閱率逐漸增加,今年應該會把店內的冷水機宣言給完成....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ldfishfamily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