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9231

逛水館的朋友會發現這一、兩年原鬥,尤其是二線輸入的頻率越來越低,只剩下人工繁殖的民丹二線勉強能維持長年供貨。另一方面,各種野生雷龍的輸入頻率反而越來越高。這其實反應了產地的小型原鬥逐漸枯竭的情況。

九月初國外有一篇文章表示一個知名的曼多鬥魚(Betta mandor)棲地已經毀壞,樹木遭砍伐、池塘被抽乾。曼多鬥魚的產地上游受採礦污染,本來就已經下滑的族群數量,如今再被森林砍伐補上致命一槍。這是許多小型原鬥產地的寫照,橡膠需求讓當地農人不斷向自然環境開墾推進,砍樹填池。他們為了三餐、追求更好的收益,我們外人似乎也沒有責怪的立場。

IMG_8665

那麼,為什麼輸入是原鬥減而雷龍增呢?因為當地仍有一批人倚賴出口為生,他們也要生存。水族國際貿易以箱為單位,湊滿一箱須累積足夠數量,而且不能是單一品種,畢竟一個市場大量充斥同一款魚時根本賣不動。以往原鬥數量多、好捕撈時,採集者能輕鬆湊到一定數量、足夠種類,現在達成難度大增。雖然雷龍與原鬥棲地範圍有重疊,但雷龍價高,當原鬥不好補,相較之下雷龍顯得好採集,也無須湊到那麼大數量即可成箱,所以出口商所開魚單中雷龍比例不斷增加,原鬥則常常點了也不會來,此即進口國如台灣越來越常見雷龍,卻越來越罕見小型原鬥的原因。

IMG_8689

以目前原鬥產地開發情況觀之,小型原鬥的命運並不樂觀,減少撈捕量有助讓族群延續,但水族貿易有沒有可能發揮如當初巴西Piaba計畫「買魚救雨林」(Project Piaba: Buy a Fish, Save a Tree!)的效果?反過來說,當棲地被開發殆盡,就算零撈捕亦無濟於事。外國有些玩家發起保種的活動,有沒有意義見仁見智,但可以確定的是大家要更珍惜擁有牠們的機會,如果行有餘力,就努力讓牠們生吧!

參考資料: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原生鬥魚 原鬥 雷龍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ldfishfamily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