店在活體販售的態度上非常老派,不買空賣空,魚隻一定下缸,慢慢養出顏色;如果台北市自來水質與溫度不好養的也如實告知客人,例如最近心中的痛--長鰭玻璃魚。盤商的魚隻數量極巨,能夠給予單一魚隻的照顧強度沒有辦法跟消費者比,店家提供的照顧強度大概介於中間,一個缸子擺放十幾、二十隻的同品種魚,能給予他們的照顧強度勝過一缸塞幾百隻也就不奇怪了。


有時候魚隻抓得早或覺得不太穩,小店會自己延長檢疫的過程,例如圖中的紅尾幽靈燈Hyphessobrycon loretoensis在抓回後店裡不投飼料,繼續下藥檢疫,直到快一週才開始餵食。


有時候魚隻吃了不該吃的薄片飼料而出現詭異的顏色,小店放著慢慢用豐年蝦與其他的飼料讓牠們恢復正常,就像圖中的西瑪燈Moenkhausia hemigrammoides。


有的時候為了讓短鯛鮮豔漂亮,上一手可能先下了某些激素刺激,讓棋盤短鯛的公魚展現驚人的體色,即使環境、狀態不見得良好,經過此對待的魚隻不是活不久就是失去繁殖等功能,小店儘可能避開這種魚隻,寧可抓體色不怎樣但安全的魚回來慢慢顧。


有時候在缸中的魚隻染病、中了體外蟲,小店就把缸子封起,慢慢治療,直到牠們能恢復光彩,例如圖中曾染上卵圓蟲的非洲三線短筆燈Moenkhausia hemigrammoides。


不下缸、純轉手的代客抓魚可以免去上面各種「有時候」,但我認為那不是一間水館的價值。小店很老派,願意承擔風險,將魚隻慢慢顧出體色,哪怕因此失去賺快錢的機會。顧著顧著,自己從中得到各款魚隻的特殊經驗;顧著顧著,店內藍鑽紅莓從2.5到現在快4公分;希望顧著顧著,越來越多的客人能認同小店的理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ldfishfamily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